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9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12
中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
供祀是书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藏书、讲学一起并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 书院作为与官学并行的教育组织,其供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主要存在于文化层面。
在儒家传统教育中,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被认为同等重要,因而对书院教育而言,教学空间和供祀空间是必不可少的两大组成部分。供祀作为一种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由于儒家思想的精微体现在对孔子学说的承传上,在书院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供祀仪式,彰显了孔子至高无上的学术地位和道德境界。这种严谨而规范的供祀形式作为书院的文化“规则”,一直受到书院管理者甚至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书院的文化发展要依靠学术传播,即依靠对本学派学术旨趣的承传,除了对本学派的“文本”进行阅读和阐释外,还要从精神上进行承传。对本学派和本书院历史上具有影响的先贤进行供祀,表明了书院作为一个学术组织拥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南宋以来的书院无不将供祀本学派先贤作为标榜自身“正道脉而定所宗”的学术追求,如白鹿洞书院的“宗儒祠”供祀周敦颐、朱熹等人,就体现了其学术旨趣。
书院供祀并非单纯学术上的追求,在漫长的制度化发展过程中,书院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教育组织发展为集教学、藏书、祭祀、出版、经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官方的扶持、地方贤达的资助、民众的认同和参与,是书院巩固地位、扩大影响的重要条件,对社会上那些关心书院发展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名宦和贤达,书院供祀空间也为他们留有位置。如岳麓书院在明嘉靖五年(1526 年) 设立了“六君子堂”。这是岳麓书院专祀建院功臣的开始,显示了书院对他们功德的追怀和弘扬,也显示了书院在文化层面上与时俱进的一种追求。
清代书院将“立德、立功、立言”作为选取供祀对象的标准。那些与书院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但与本地社会发展相关且有过较大影响的有功人士,也会得到书院的紧敬和供祀。这种供祀对象多元化的模式,与宋代及以前书院供祀对象的单一化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康熙年间河南大梁书院供奉各类社会贤明人士达150 人之多,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一种规范的展礼作用”。
(删改自蒋建国《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供祀仪式,这是书院供祀活动的社会意义在文化层面的体现。
B.书院供祀的先贤对本学派和书院历史的影响,决定了书院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
C.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因为书院学术追求不再单纯而使书院的功能无法单纯。
D.供祀对象多元化模式具有的承载文化意义的作用,超越了“一种规范的展礼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列举了书院的三大事业,但论述中只就“供祀”的相关意义作了横向分析。
B.文章第二段从书院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谈起,论述了供祀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C.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书院供祀及其社会意义作了论述,并为每方面论述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观点后,分析了书院供祀对象的变化情况,论证了供祀活动模式的沿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供祀不是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书院管理者可能就不会对它高度重视。
B.学术传播指承传本学派的学术旨趣,可见对本学派“文本”作阅读和阐释最重要。
C.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的结果启示我们,发展既要自身进步又要适当与外力结合。
D.清代供祀对象的多元化表明,书院供祀对象的单一化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相对较少。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鱼儿 冰心
十二年前的一个黄昏,我坐在海边的一块礁石上,手里拿着一根什军儿,绕着丝儿,挂着饵儿,直垂到水里去。微微的浪花,漾着钓丝。
礁石上例也手稳,那边地台国墙的影儿,正压着我们。过了半天,这丝儿只是静材的垂着。我觉得有些不耐场,便嗅道,“到底这鱼儿要吃什么? 怎么这半天还不肯来!”奶娘笑道,“它在海里什么都吃,等着罢,一会儿它就来了”
我实在有些体了,使将半子通给切娘。两手又看,抱着路,一层一层的温儿。慢保直到了水的尽头,掀起天的边角来看一看,那的卷了来一我想我要是能随着这浪儿,要把海水满了过去,把月亮灌湿了。不要紧的! 天下多么好呵! 不过掀起天来的时候,还有比海水还洁净的么? 它是澈底清明的……
“是的,这会儿凉快的多了,我是陪着姑娘出来玩来了。”奶娘这句话,将我从幻想中唤醒了来: 抬头看时,一个很高的兵丁,站在礁石的旁边,正和奶娘说着话儿呢。他右边的袖子,似乎是空的,从肩上直垂了下来心
“他的手臂怎……?”奶娘笑着拍我说,“不要紧的,他是我的乡亲。”
他也笑着说,“怎么了,姑娘怕我么?”奶娘说,“不是,姑娘问你的手怎么了!”他低头看了一看袖子,说,“我的手么? 我的手让大炮给轰去了!”
我望着他说,“你的手是让这炮台上的大炮给轰去的么?”
他说,“不是,是那一年打仗的时候,受了伤的。我想了一会儿,便说,“你们多会儿打仗来着? 怎么我没有听见炮声?”
他不觉笑了,指着海上,一一就是我刚才所想的清洁光明的海上一一说,“姑娘,那时还没有你呢! 我们就在那边,一个月亮的晚上,打仗来着。”我说,“他们必是开炮打你们了。”
他说,“是的,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候,我的手就没有了,掉在海里了。”我呆呆的望着蔚蓝的海,一一望了半天。
奶娘说,“那一次你们似乎死了不少的人,我记得,……他说,“可不是么,我还是逃出命来的,我们同队几百人,船破了以后,都沉在海里了。只有我,和我的两个同伴,上了这炮台了。现在因着这一点劳苦,饷银比他们多些,也没有什么吃力的事情做。
我说,“他们那边也一样的死伤么?”他说,“那是自然的,我们也开炮打他们了,他们也死了不少的人,也都沉在海里了。”我凝望着他说,“既是两边都受苦,你们为什么还要打仗?”他微微的叹息,“哪里是我们? 我们不能不打,不能不开炮呵!’
炮台上的喇叭,鸣呜的吹起来。他回头望了一望,便和我们点一点首说,“他们练习炮术的时候到了,我也得去看着他们,再见罢!”
“他自已受了伤了,尝了痛苦了,还要去开炮,也救给后来的人,怎样开炮; 要叫敌人受伤,叫
敌人受痛苦,死了,沉在海里了!一一那边呢,也是这样。”
海水推着金赤朗耀的月儿,从天边上来,可我的心却沉了下去。
“海水里满了人的血,它听凭飘在它上面的人类,彼此涌下血来,沾染了它自己。”
“月儿是受了这血水的洗礼,被这血水浸透了,他带着血红的光,停在天上,微笑着,看他们做
这样的工作。”
“清洁!光明!原来就是如此……”
奶娘拊着我的肩说,“姑娘,晚了,我们也走罢。”
我慢慢的站了起来,从奶娘手里,接过竿子,提出水面来,一一钩上忽然挂着金赤的一条鱼!”
“‘它在水里什么都吃’,它吃了那兵丁的手臂,它饮了从那兵丁伤处流下来的血。它在血水里
养大了的!”我挑起竿子,摘下那鱼儿来,仍旧抛在水里。
奶娘却不理会,扶着我下了礁石,一手拄着竿子,一手拉着无精打采的我,走回家。
4.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钓鱼时,“我”遇到了一个独臂的老炮兵,知道了战争的残酷,丧失了好心情、但钓上的一
条金赤鱼给了“我”一些安慰。
B.文中“月”的形象多次出现,既是客观环境变化和老炮兵故事的见证者,也伴随和映衬了“我”内心情感的发展和变化。
C.奶娘的形象串联起了“去海边钓鱼一偶遇老炮兵一一领我收竿回家”的情节,她对“我”的关心也带动了情节发展。
D.文本从儿童视角出发,先展现了“我”眼中澄澈明亮的童话般的世界,但与老炮兵交谈之后,“我”心中的童话世界坍塌了。
5.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炮兵”的形象。(5分)
6.“清洁!光明!原来就是如……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