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高考历史综合模拟试题(十)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19
中1.(2015·山东泰安高三质检)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解析:选D。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俄国十月革命——攻打冬宫。两幅图片分别代表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攻打冬宫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武昌起义主力是湖北新军,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十月革命向其他城市扩展,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故D项正确。
2.(2015·江苏无锡模拟)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
D.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解析:选C。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可知中美两国之间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最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此时国际关系格局主要是美苏两极对峙,材料未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国家利益不同,未涉及综合国力的差异,故D项错误。
3.我国学者在研究“全球化与第三世界”问题时,提出了下列不同观点。
房宁 “利益
损害说” 《世界潮流中的国家利益》,载《北京青年报》1996年7月 俞可平 “机遇说” 《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吴易风 “有利有弊说” 《全球化的二重性》,载《当代思潮》2000年第6期
这说明( )
A.只有“有利有弊说”具有合理性
B.研究视角不同会形成历史观点差异
C.时代不同会制约对历史真相的认识
D.研究者的身份会影响历史结论
解析:选B。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对第三世界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故A项错误;上表不同观点是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形成不同历史观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时代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研究者的身份,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