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7年重庆高考历史综合模拟试题(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1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6·江苏苏州高三调研)“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政协的召开。据“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可知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A项正确;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但与“北平”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国家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北平”不符,故C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与“北平”不符,故D项错误。

2.(2015·浙江台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某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这部宪法(  )

A.规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成功经验

C.在建国初期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D.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解析:选D。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国家……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说明该宪法处于三大改造时期,因此可以判断是1954年宪法,此时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1956年才完成三大改造,故B项错误;在建国初期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共同纲领》,故C项错误;1954年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故D项正确。

3.(2016·湖北七市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考)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解析:选C。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根据材料“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方面并不认可美国方面提出的政策,但是蒋介石没有改变追随美国敌视大陆的基本政策,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晚于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C项正确;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4.(2015·山东临沂高三模拟)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

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了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

C.受西方遏制而实行“一边倒”政策

D.对国际贸易缺乏协调和合作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柱状图中体现出对西方贸易所占比重下降,不能说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了关系,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与图片1950年部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对苏联贸易逐渐占据主导,主要是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结果,故C项正确;对国际贸易缺乏协调和合作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

5.(2015·山东威海高考模拟)2015年4月24日,亚非各国领导人在万隆重演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据材料“2015年”“在万隆重演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可知是为了纪念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故A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是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国为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提出的,得到印度、缅甸等国家的认同,与万隆会议无关,故D项错误。

6.(2015·江苏淮安高三年级高考模拟) “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有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析:选A。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服饰变革。材料中“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等制服大行其道,开始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符合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A项正确;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些制服已经出现,60年代流行绿军装,故B项错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绿军装,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服饰不再单一,而变得丰富多彩,故D项错误。

7.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  )

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

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

解析:选C。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体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建立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年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从“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可知限制了市场的作用,导致农民和市场分离,故C项正确;D项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作用,但不能体现其本质,故D项错误。

8.(2016·山东淄博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毛泽东在谈到一份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时说:“报告里边有这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可见,这次会议最主要的议题是(  )

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B.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

解析:选B。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从材料“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予以分析,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议题,但不是最主要议题,故A项错误;“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说明最主要议题是关于建设问题,故B项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故C项错误;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故D项错误。

相关推荐:2017年全国高考备考(模拟试题)专题(全科)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报名时间汇总

2017年高考考试时间

2017年高考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厅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公布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