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7年安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十二)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10

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这反映了(  )

A.分封制下诸侯势力的强大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C.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

D.继承发展商朝的统治模式

解析 据题干中“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体C项。

答案 C

2.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解析 据材料中县的等第划分演变过程体现出从秦汉到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项。

答案 A

3.有人描述:汉口不仅为湖北一地之咽喉,云、贵、川、桂、湘诸地之货皆于此转输东下,成为当时天下“四聚”之一。此处有关汉口的描述,最可能的时代背景是(  )

A.南朝偏安江南局势下的物资转输

B.唐代的经济重心转移至长江流域

C.两宋时长江中游加速开发的结果

D.明清长江中下游之间的经济分工

解析 解读题干,可知两宋时期长江流域加速开发符合史实,但与明清相比较,明清时期不仅加速开发了长江中下游,而且进行了经济分工,因此汉口成为“湖北一地之咽喉”、“天下‘四聚’之一”,故C项错误,故选D项。

答案 D

4.唐代柜坊又称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所藏物品主要是钱帛、粟麦、钱,一部分是柜坊自备的资金,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南宋《武林旧事·游手》把柜坊放在赌局、诈骗、盗窃等“游手奸黠”一(  )

A.弊大于利 B.不利于经济发展

C.搞活了民间资本 D.具有多重属性

解析 解读可知,材料中柜坊在搞活商品经济的同时,也勾结富家子弟,从事、盗窃等活动,多次被政府取缔,具有多重属性,故选D项。

答案 D

5.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B.商品交易打破了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解析 据材料中“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知市场出现专业化,故选D项。

答案 D

6.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这部小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

A.婚姻自主日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D.佛教观念影响很大解析 从材料中“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可知体现的是佛教因果报应思想,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7.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  )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解析 据题干,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实现统一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是导致题干变化的原因,故选C项。

答案 C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