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师

导航

2018年城乡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提分试题(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9-23

  项选择题

  1. 以下关于中国城镇化典型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B.商品短缺时期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导C.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D.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答案:B

  【解析】所谓城镇化的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中城镇化基本特征的模式化归纳、总结。我国的城镇化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种城镇化“模式”: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②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③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④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外向型经济园区为主体的空间集聚人口与产业,推动了城镇化。

  2.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与乡村主要区别?()

  A.空间要素差异B.生产力结构差异C.社会职能差异D.义务教育差异答案:D

  【解析】城市与乡村作为两个相对概念,存在一些基本的区别,主要有:①集聚规模差异。城市与乡村的首要差别主要体现在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或分散程度)上。②生产效率差异。城市的经济活动是一种社会化的生产、消费、交换的过程,它充分发挥了工商、交通、文化、军事和政治等机能,属于高级生产或服务性质;相反的,乡村经济活动则还依附于土地等初级生产要素。③生产结构差异。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因而在职业构成上是不同于乡村的。④职能差异。城市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是有别于乡村的。⑤物质形态差异。城市具有比较健全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空间形态上不同于乡村。⑥文化观念差异。城市与乡村不同的社会关系,使得两者之间产生了很多文化内容、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传统观念等差别,这也是城乡差别的一个方面。

试题来源:[2018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焚题库]

 注册城乡规划师历年考题+模拟试卷+错题练习

 注册城乡规划师培训:教材精讲+摸底测评+提分密卷

 还有其他报名问题需要咨询老师,可以加入城乡规划师考试群

 交流群:686502693卫生资格考试 有专业的老师为你解答。

  3. 城市是一个( )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会随着时间和地点

  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A.宏观

  B.特定

  C.动态

  D.客观

  答案:C

  【解析】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是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正是这样,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凸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这些机制主要有:①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②科技革命与创新;③全球化与新经济;④城市文化特质。

  4. 18 世纪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 )技术的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

  中。

  A.交通

  B.通信

  C.机械

  D.管理

  答案:A

  【解析】18 世纪在英国起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地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中,同时,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圈地法的实施,又迫使大量破产农民涌入城市。

  5. 现代城市美化运动源于( )。A.法国巴黎城的改建实践B.英国的《住房城镇规划法》C.1893 年的芝加哥世博会D.英国的公司城建设答案:C

  【解析】以 1893 年在芝加哥举行的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的城市美化运动,综合了对城市空间和建筑设施进行美化的各方面思想和实践,在美国城市得到了全面的推广。而该运动的主将伯汉姆(D.Burnham)于 1909 年完成的芝加哥规划则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Master Plan)。这一行动开创了城市美化运动,也使得城市美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

  6. 人文生态学认为,互相依赖和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的()因素。

  A.根本性

  B.决定性

  C.理论性

  D.发展性答案:B

  【解析】人文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人类为了谋求生存空间而从事的竞争就如同生物界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竞争,相互竞争导致了为追求生产效率而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同时又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依赖,相互依赖则既强化了社会分工又使社会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这样的基础上促使人类在空间上集中,形成大小不等的社区——城市。互相依赖和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同样也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7.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说法是出自哪个时期?( )A.商代B.周代C.战国D.秦代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在都城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即城市居民

  居住在称之为“郭”的大城,统治者居住在有大城所包围的被称为“王城”的小城中。列国都城基本上都采取了这种布局模式,反映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社会要求。与此同时,列国也按照自身的基础和取向,在城市规划建设上也进行了各种探索。

  8. 在联合国 1992 年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所确立的( )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的行动纲领也作了具体的规定。

  A.(121 世纪议程》

  B.《全球 21 世纪议程》

  C.《环境与发展宣言》

  D.《我们共同的未来》

  答案:B

  【解析】在联合国 l992 年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所确立的《全球 21 世纪议程》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行动纲领也作了具体的规定。在关于“促进稳定的人类居住区的发展”的章节中,《全球 21 世纪议程》把人类住区的发展目标归纳为改善人类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以及所有人(特别是城市和乡村的贫民)的生活和居住质量。

  9.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提出是在哪一年的哪个联合国文件中?( )A.1987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B.1987 年《人类住区发展报告》C.1992 年《全球 21 世纪议程》D.1993 年《可持续环境的规划对策》答案:A

  【解析】人类为寻求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基础上的长期发展的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先后提出过“全面发展”、“同步发展”和“协调发展”等各种构想。1983 年 11 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定“全球变革日程”。1987 年,该委员会把经过长达四年研究、充分论证的《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该报告对当前人类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评价,指出过去我们只关心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则迫切地感受到了生态的压力,如土壤、水、大气、森林的退化对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10. 根据国家标准,( )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A.城市

  B.城乡C.都市圈D.城镇总体答案:A

  【解析】根据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是从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对城市规划所作的定义。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