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考《教育理论》教育学知识点精讲:教师的专业素养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5-04-06
中教师的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修养和教师的能力修养三个方面。(一)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体现在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这四个方面的素养,它的内容包括:
1.爱岗敬业
首先,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它关系到国家的振兴、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其次,教育事业是造就人、培育人的事业。它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教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这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每一个投身于这个事业的人,都应准备为之而献身。这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2.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爱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第一,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儿童生来就有爱的需求。在家里,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爱,在学校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在受挫折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自信;在阑难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勇气;成功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鼓舞。总之教师的爱具有神奇的魔力,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师爱不仪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罗索说过,“凡是缺乏教师的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便变得没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是待他们就足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情感需靠情感去陶冶,爱心需靠爱心来熏陶。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到他们对时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剑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相反,厌恶学生,使学啦得不剑公正的待遇,甚至遭到教师的漫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生的残酷,人情的淡薄,就会滋长学生冷漠以及仇恨的心态,产生恨他人、恨集体等的不健康心理。发展下左则有可能培养出厌恶社会,甚至反社会的人。
师爱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霞要条件。教育的影响往往是由情感的伴随才起作用的。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是连接师生的纽带。教师的爱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敬慕感,他们愿意与教师推心置腹地交谈,也愿意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教师的爱可以换来学生的爱,而学生的爱可以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对老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去学好它。教师的爱还可以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向上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热爱学生包含许多具体内容,要求教师做到:
(1)有原则,不迁就,不放纵,不溺爱,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
(2)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3)热爱学生,要一视同仁。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热爱全体学生,不偏爱。
(4)对学生思想、学习、身体和生活全断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
(5)对学生的情感要有稳定性,不能出于客观或主观原因影响自已的情绪,更不能喜怒尤常。
3.团结协作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事业,人的培养靠单枪匹马是不行的,因为人的成长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才的全面成长,是多方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各方面协同合作,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培养人的工作。
为此,要求教师做到:第一,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校内,教师要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学校领导、其他教职员工亡协凋一致,相互配合:在校外,要与家长、社会有关方面和人士建立联系,与他们统一认识,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以便目标一致地开展工作。第二,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与各方联系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大局出发。严格要求自已。尊承他人人格,讲涵养、讲风格。第三,弘扬正气,摒弃陋习。教师之间要形成互帮互学、进取向上、互通信息、共同进步的风气,要克服文人相轻、业务封锁的陋习。
4.为人师表
这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示范性”特点以及学生具有的“向师性、模仿性。、可妲性”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为此教师必须做到:第一,身教重于言教。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在为教师的新春题诗中写道:“身教最为贵”。要做到身教,最基本的要求是,凡是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发挥表率作用。因为对于教师来说,身教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重要的是,教师以身教捍卫了言教的严肃性,并且以自身的实际表现展示抽象道理转化为客观实际的过程,学生才能信其言,教育影响才能生效。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中所说的,“任阿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不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没有教师本身给予学生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有的,”因此,“教师的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第二,高度自觉,自我监控。教师必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成为活生生的教材,成为学生做人的傍样。
(二)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知识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教师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不仅关系到教师本身的工作方向,更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为此要求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教育教学,学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2.科学专业知识
教师为了搞好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精通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为此,要求教师:(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凡是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教师自己必须掌握。(2)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这是保证教师从一个更高更深的层面上来把握所教的内容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不仅使教师居高临下,明确所教学科的基本结构、来龙去脉、所处地位、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同时,使自己对所教内容不仅是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3)了解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展动向。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内容不陈旧、不过时,能够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教师必须注意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新知识。
3.文化基础知识
教师应具备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数、理、化之间,文、史、哲之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联系日趋紧密,教师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另外,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决不限于某一专业领域。学生生活在当前科学昌盛的时代,他们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思想丰富,眼界开阔,兴趣广泛,他们所见所闻所想,往往会超出教师的专业知识领域。如果教师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失望,也会影响学生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除了精通专业知识外,具备多方面的文化基础知识修养,不仅不是教师的额外负担,而且是作一名合格人民教师必备的条件。
4.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青少年学生,无论从社会学,或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它都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人类在数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培育人的理论和经验,这些都聚集在中外教育科学的书籍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首先要求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这三门基本课程。
(三)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大体可分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两种,而口头语言是大量的、常用的形式。教师的语言应规范化,文字书写要端正、整洁、美观;要简洁、明快、准确、生动、合乎逻辑,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讲话还要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有幽默感;同时还要有表情,亲切诚恳、快慢适当、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使人听来自然而有愉悦感,切忌说话哆嗦、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要使用普通话。总之,教师的语言能力直接影响教育和教学质量,必须刻苦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2.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1)组织管理班集体。要将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班级培养成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一个核心队伍、有良好班风和凝聚力的集体,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2)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教师具有统筹做好班级中的学习、纪律、作息、卫生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督,做好与任课老师的情况交流、个别生工作等的能力,以便紧张、有序且有效地开展工作。
3.教育和教学的组织能力
教师应善于了解和研究学生,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贯彻教育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和进行课堂教学,并善于与家长、校外教育机关和社会有关团体配合,进行教育的综合治理等等。教师的这种能力是在教师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的。
4.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表现在:(1)教师具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能力。(2)教师具有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调整自己的预定计划,适应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