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导航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习试题及答案九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1-11-25

  [单选题]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A赫尔巴特

  B席勒

  C卢梭

  D孔子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参考答案:C

  [问答题]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参考答案:

  错误。高中阶段应以分科课程为主,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同时要设置丰富的选修课供不同的学生选修。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才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单选题]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搜集资料加以分析解决的学习方法是()。

  A接受性学习

  B研究性学习

  C合作式学习

  D网络化学习

  参考答案:B

  [单选题]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参考答案:D

  [单选题]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这体现的动作技能特点是()。

  A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B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C动作记忆的内隐性

  D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参考答案:B

  [单选题]下列哪种选项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敏捷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分配

  参考答案:B

  [问答题]简述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为它有助于个人发展。

  (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

  教育受社会制约,同时也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这是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目的的确立必    然受到社会的制约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所以,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史上曾形成过两大理论流派:一是个人本位论,二是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只强调人的需要,忽视社会的需要。社会本位论只强调社会的需要,忽视人的需要。这里只考了其中的一种错误观点。

  有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不仅要掌握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而且要知道如何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评析:个人本位论的积极意义在于:首先,它确立了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其次,提出了培养“自由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倡导民主的教育观,对现代学校教育有积极意义。个人本位论的不足在于:首先,忽视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其次,过于强调人性中个人的价值及其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忽视了学习和社会影响的作用。

  第二,了解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等;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涂尔干等。

  第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及其评析。基本观点为:(1)个人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2)教育除社会目的外,无其他目的;(3)教育结果只能以社会效益加以衡量,教育的结果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培养的人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评析: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这对于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但其否定了个体的兴趣、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对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

  [问答题]感觉的适应与感受性的变化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

  要让学生更好掌握科学概念,应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3)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4)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5)正确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7)运用求同与求异方法,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参考答案:

  正确。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问答题]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202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题库|手机做题 限时优惠购买
等级:★ 在线做题模拟系统 ★   历年真题+考点模拟试卷

  2022年成人高考题库章节练习、每日一练、模拟试题、历年真题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焚题库小程序】免费试做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