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师

导航

2019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预习试题(3)

来源 :考试网 2018-11-28

  11 根据《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2013,泵组式细水雾灭火系统应具有()种控制方式。

  A 1 B 2 C 3 D 4

  11

  答案:B

  解析:瓶组系统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应急操作控制方式,其机械应急操作应能在瓶组间 内直接手动启动系统。泵组系统应具有自动、手动控制方式。

  12 下列关于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建筑高度为 9m 的独立建造的养老院,采用 B1 级保温材料

  B 建筑高度为 50m 的市政府办公楼,采用 B1 级保温材料

  C 建筑高度为 24m 的大学宿舍,采用 B1 级保温材料

  D 建筑高度为 32m 的住宅建筑,采用 B2 级保温材料

  12 答案:B

  解析:6.7.4A 除本规范第 6.7.3 条规定的情况外,下列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内、外墙体和屋面保温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为 A 级的保温材料:1 独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A 错);2 与其他建筑组合建造且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总建筑面积大于 500m² 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内外保温都用 A(C 错)。无空腔时,对公共建筑:B2 24 B1 50 A(B 对) 对住宅建筑 B2 27 B1 100 A (D 错)

  13 下列哪个部位的顶棚、墙面应采用 A 级装修材料,地面可以采用 B1 级装修材料()

  A 变压器室 B 消防水泵房 C 消防控制室 D 疏散楼梯间

  答案:C

  解析:消防控制室等重要房间 AAB1

  建筑物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中庭、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时,其连通部位 AAB1

  消防水泵房、机械加压送风排烟机房、固定灭火系统钢瓶间、配电室、变压器室、发电机房、 储油间、通风和空调机房等,AAA

  疏散楼梯间和前室 AAA

  14 关于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参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IG541 系统扑救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 28.1%

  B 七氟丙烷系统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 8s

  C 七氟丙烷系统扑救气体和液体火灾时,其灭火浸渍时间不应小于 1 min

  D 二氧化碳系统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 1.3 倍

  14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 1.7 倍,并不得低于 34%。

  15 某柴油固定顶储罐采用泡沫灭火系统保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系统可以采用水成膜泡沫液进行液下喷射

  B 该系统不可以采用蛋白泡沫液进行液上喷射

  C 该系统可以采用蛋白泡沫液进行半液下喷射

  D 该系统可以采用成膜氟蛋白泡沫液进行液下喷射

  15 答案:B

  16

  根据《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7-2004,下列关于干粉灭火系统的相关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喷放干粉时不能自动关闭的防护区开口,其总面积不应大于该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 15%

  B 局部应用系统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 3m/s

  C 干粉灭火剂的装量系数不应大于 0.85,其增压时间不应小于 30s

  D 驱动气体宜选用氮气,驱动压力不得小于干粉储存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

  16 答案:A

  解析:B 2m/s C 不应大于 30s D 驱动压力不得大于干粉储存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

  17 下列各个场所选用的火灾探测器不正确的是()

  A 电缆隧道内选用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B 精密零件加工车间选用高灵敏型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C 汽车库内选用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D 液化石油气储罐选用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17 答案:D

  解析:5.3.3 下列场所或部位,宜选择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1 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桥架。

  2 不易安装点型探测器的夹层、闷顶。

  3 各种皮带输送装置。

  4 其他环境恶劣不适合点型探测器安装的场所。

  5.3.4 下列场所或部位,宜选择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

  1 除液化石油气外的石油储罐。

  2 需要设置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易燃易爆场所。

  3 需要监测环境温度的地下空间等场所宜设置具有实时温度监测功能的线型光纤感温火 灾探测器。

  4 公路隧道、敷设动力电缆的铁路隧道和城市地铁隧道等。 下列场所宜选择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1 具有高速气流的场所。

  2 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不适宜的大空间、舞台上方、建筑高度超过 12m 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3 低温场所。

  4 需要进行隐蔽探测的场所。

  5 需要进行火灾早期探测的重要场所。

  6 人员不宜进入的场所。

  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较大损失的场所,如通信设施、服务器机房、金融数据中心、艺术馆、 图书馆、重要资料室等;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如无尘室、精密零件加工场所、电子元器件生产场所等,是需要早期探测火灾的特殊场所,因此应选择高灵敏型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18 某长度为1400m的单洞单向城市交通隧道,顶棚悬挂有若干射流风机,该隧道的排烟方式属于()方式。

  A.纵向排烟

  B.重点排烟

  C.横向排烟

  D.半横向排烟

  答案:A

  19 某住宅建筑高度 99m,每个单元每层共有四户,采用剪刀楼梯间,其中一个防烟前室独立设置,另一个防烟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合用前室与独立前室之间用常闭乙级防火门分隔。所有前室均无法开外窗。楼梯间内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独立前室和合用前室前室都可以不设机械防烟设施

  B 独立前室和合用前室都应设机械防烟设施

  C 独立前室可以不设机械防烟设施,合用前室应设机械防烟设施

  D 无论前室如何设置,都不符合规定,因为该建筑楼梯间不能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

  19 答案:B

  解析:3.1.3 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 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 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 压送风系统。防烟系统的选择,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

  1) 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2) 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

  2.0m2 ,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 3.0m2。

  2 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 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 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 当防烟楼梯间在裙房高度以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时,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裙房的独 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 送风口的设置方式应符合本条第 2 款的规定。

  20 某公共建筑设有一条长 50m,宽 3m 的内走道,走道内及走道周边的房间内均设置了机械排烟系统。则为该走道设置的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得小于()m3 /h

  A 13000 B 9000 C 15000 D 15600

  答案:D

  解析:当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 m3/ (h·m2)计算且不小于 13000m3/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积 2%的自然排烟窗(口)。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该系统计算风量的 1.2 倍。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