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导航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第十章:银行管理基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0-31

  第十章 银行管理基础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

  (一)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含义

  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是银行各部分(包括一切机构和部门)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这个系统涉及到商业银行前台、中台、后台业务运行和管理架构,总行对分支机构管理体系,全行的市场营销体系、风险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以及技术运行和管理体系等内容。

  (二)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形式

  1.按照企业法人角度划分

  统一法人制组织架构和多法人制组织架构

  (1)统一法人制组织架构(集权)

  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是直接的隶属关系,分支机构在法律上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经营上接受总部的管理和指导。

  优点:总部的意志能够得到直接有效的贯彻

  缺点:分支机构的经营自主权相对较小。

  (2)多法人制组织架构(分权)

  集团总部下设立若干子公司,子公司在法律上是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主要是资本上的联接关系。

  优点:子公司拥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缺点:母公司对子公司不能直接行使行政指挥权,管控力度相对较弱。

  2.按照内部管理模式划分

  总分行型组织架构、事业部制组织架构和矩阵型组织架构

  (1)以区域管理为主的总分行型组织架构

  主要特点是:总行、分行、支行设立若干履行指定职责的职能部门,行使相应的经营决策权、业务管理权、资源调度权和绩效考核权;以分行为利润中

  心。各级机构形成垂直管理体系,同一层级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协调和信息沟通由相应层级的行长负责

  优点:总行对分行、分行对支行赋予适度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既能保证总行的统一指挥,又能调动分行、支行拓展各项业务、实现经营目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缺点:一是各层级职能部门自成体系,横向信息沟通难度较大,工作易重复,效率不高;

  二是若总行对分行授权不当,则容易干扰总行的统一指挥;

  三是各职能部门受到既定职责的限制,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比较迟钝;

  四是层层设置职责相同的职能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费用。

  (2)以业务线管理为主的事业部制组织架构

  主要特点:全行所有业务划分为若干业务线,总行按业务线设立若干事业部,行使本业务线的经营决策权、业务管理权、资源调度权和绩效考核权;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对本业务线各项业务指标和利润指标的实现负全责。

  优点:事业部的运作始终以实现利润目标为核心,这对整个银行获得稳定、持续的利润来源非常有利。

  缺点:一是对事业部领导人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是各事业部所管辖的机构众多,管理幅度偏大,且管理成本过于集中在总行层面;

  三是若最高管理层对事业部授权不当或事业部的运作失效,则会对全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严重影响;

  四是各事业部之问竞争激烈,如果产生利益冲突,协调比较困难。

  (3)矩阵型组织架构

  总分行型组织架构与事业部型组织架构相互叠加,就构成矩阵型组织架构。

  主要特点:在总行和分支机构之间设立若干区域总部,负责全行战略规划在该区域的实施、管理和指导该区域的所有分支机构;

  总行与区域总部按相同序列设立若干事业部,区域总部的事业部接受区域总部领导人和总行相同事业部领导人的双重领导。

  优点:综合了总分行型组织架构和事业部型组织架构的优点,在拓展业务时既可实施全行统一的战略规划,又能针对区域市场差异采取不同的推进策略,有助于银行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缺点:一是实行区域总部、总行事业部双重领导,对全行范围内的授权管理系统的要求很高;

  二是纵向和横向都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和沟通工作,管理成本高昂;

  三是若区域总部运作失灵,则可能对整个区域的业务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四是各区域总部之间竞争激烈,容易因争夺资源而发生内耗。

  二、西方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

  20世纪90年代初,基本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矩阵型组织架构”,并成为全球银行业组织架构的主流模式。

  以客户为中心的矩阵型组织架构特点:

  (一)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五大业务线

  1.零售业务:为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零售银行服务,主要是一些相对常规的金融服务。

  2.财富管理业务:为中高端个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3.商业银行业务:为公司客户提供常规的金融服务

  4.金融市场业务:除去自营交易外,金融市场业务通常具备客户部门的属性,向大型企业和机构客户提供相关的交易、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咨询等高端金融服务。

  5.投行业务:包括融资、咨询和交易服务,如债券承销、IP0、收购兼并、私募股权、结构性融资、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也主要是为大型企业和机构客户服务。

  (二)采取不同的顶层组织架构设计

  顶层业务板块管理上,由五大线组合形成的组织架构设计:

  1.采用“大个金”和“大公金”两大业务板块

  这种模式将主要为个人客户提供服务的零售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放在一个板块来管理,将主要为企业和机构客户提供服务的商业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和投行业务放在一个板块。形成了“大个金”和“大公金”两大业务板块并列的架构。

  2.根据客户需求层次来组合业务板块

  这种模式根据客户的基础金融需求和高端金融需求来划分业务板块。

  3.根据业务线职能设置组织架构模式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及其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

  从企业法人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主流形式是统一法人组织架构。

  从内部管理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主流形式是采用以区域管理为主的总分行型组织架构。国内银行可分为总行、分行和支行三个层级。

  (二)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发展趋势

  1.渐进式推进事业部制改革

  2.建立垂直化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垂直化的组织运作机制。即实行“董事会风险执行委员会——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总行风险管理部——分行风险管理部——基层行风险管理部”的垂直管理线路,上级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对下一级风险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任职期限及任职绩效进行审批、考核。

  二是要将风险管理职能进一步向总行本部集中,减少不必要的中间层级,逐步形成横向延展、纵向深入的扁平化矩阵模式。

  三是要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3.建设流程银行

  特征:

  (1)以客户为中心

  一是以客户为中心构建业务管理架构,确定部门职责,形成合理的业务流程基础。二是按照客户的需求和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和优质服务的思路设计各项业务流程,建立满足客户不断变化需求的业务流程。

  2)以业务线垂直运作和管理为主

  即总分行之间实行上下垂直的一体化的运行和管理,业务线具有相对独立的事权、人权和财权。

  (3)前中后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以流程落实内控

  (4)实施以业务单元纵向为主的矩阵考核方式

  (5)中后台集中式运作和管理

  利用电子影像技术和工作流技术,集中处理中后台的相关业务,形成分支机构前台受理,专门机构后台集中处理的业务运作模式。

  (6)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第二节 银行管理的基本指标

  一、规模指标

  (一)资产规模

  在银行经营管理中,资产规模大、市场覆盖率广以及拥有庞大客户群的大型银行不仅在存、贷业务上有优势,而且有更多的非利息收入来源,从而获取范围经济的效益。

  (二)市值

  总市值等于发行总股份数乘以股票市价,它是衡量银行规模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反映了一家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水平,同时也决定着该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权重。

  二、结构指标

  结构:构成总量的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

  (一)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主要指的是银行各类生息资产(包括贷款、债券、资金业务等)占总资产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二)贷款结构

  分析贷款结构的重要指标:零售贷款占比、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贷款占比。

  一般认为,以消费为主的零售业务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中经营性贷款利率较高,可获取更高收益。

  (三)负债结构

  分析负债结构可以反映银行的资金来源情况,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业务发展水平和市场地位。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定活比),是进行存款资金成本分析时最受关注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四)收入结构

  收入结构主要表现为净利息收人与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收费收入、投资业务收入和其他中间业务收入等,它对资本消耗低,风险也易于控制。计算公式为:

  (五)客户结构

  客户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的客户在银行总客户中的分布构成。根据“二八定律”,占比仅为20%左右的高端客户,其对银行盈利的贡献度达到80%左右。

  三、效率指标

  银行效率从含义上讲,是投入产出的对比关系,从本质上讲,是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银行市场竞争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

  (一)成本收入比

  反应营业支出及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投入产出关系。其改善的途径是合理配置资源、加强成本控制

  成本收入比所表示的则是每获取一个单位的营业净收入所消耗的成本和费用。营业净收入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和费用

  (二)人均净利润

  该指标从员工创造性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去度量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

  人均净利润数值越大,则人均创造的净利润额就会越多,那么银行的效率值也就越高。

  四、市场指标

  (一)市盈率(衡量股票投资价值)

  市盈率(P/E)=股票价格(P)/每股收益(E)

  股价通常取最新的收盘价;若每股收益取的是已公布的上年度数据,则计算结果为静态市盈率,若是按照对今年及未来每股收益的预测值,则得到动态市盈率。

  市盈率一方面反映了股票的风险高低程度,在股价一定时,每股收益水平越高,市盈率水平越低,则股票风险就越小,反之则风险越高;在每股收益水平一定时,股价越高,市盈率水平越高,则股票风险就越大,反之则风险越低;从另一方面看,市盈率水平也体现了市场对该公司的重视程度,市盈率水平越高,说明市场越看好该公司前景,其股票受到市场的追捧。

  (二)市净率

  市净率计算方法是:

  市净率=每股市价(P)/每股净资产。

  银行净资产的多少是由上市银行经营状况决定的,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越好,其资产增值越快,股票净值就越高,因此股东所拥有的权益也越多。

  五、安全性指标

  (一)不良贷款率

  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合称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性状况的重要指标,不良贷款率高,贷款收回风险越大,不良贷款低,贷款收回风险越大

  (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银行对不良贷款进行账务处理时,所持审慎性高低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有利于观察银行的拨备政策。

  由于拨备是最直接的风险抵补手段。因此当银行的盈利总体较好时,可以增提拨备,应对未来可能的不良反弹,这一举措直接反映为当期拨备覆盖率的上升。

  (三)拨贷比

  在目前中资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达标的情况下,拨贷比与不良贷款率存在高度正相关。

  (四)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CAR),是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一家银行的整体资本稳健水平。

  六、流动性指标

  (一)存贷比

  存贷比既是反映银行资产结构的指标,又是反映银行风险状况的指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资产占存款负债的比例。

  存贷比是衡量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指标。

  (二)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是指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不得低于100%

  计算公式为:

  (三)净稳定资金比例净稳定资金比例是引导商业银行减少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的期限错配,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满足各类表内外业务对稳定资余的需求。计算公式为:

  四)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例是最常用的财务指标,它用于测量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一般说来,流动性比例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商业银行的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流动性比例应当不低于25%。

  七、客户集中度指标

  (一)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

  将其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主要为保障银行稳健经营,防范因“垒大户”而引发的经营风险。

  (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是衡量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之一。这也是银行安全运营的重要指标之一,银行对该比率也有一定的限制,防止发生大户风险

  (三)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又称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计算公式为:

  八、盈利性指标

  直接反映银行盈利水平的指标。

  (一)拨备前利润

  拨备前利润是银行常用的财务指标。

  拨备是指银行对经营中可能已经构成的风险和损失作出准备,定期提取的贷款和资产准备金,它反映了银行承担的风险和成本,以便更真实地反映银行管理者的经营水平和信贷资产的质量。

  拨备前利润=当期营业利润+当期提取拨备

  =运营收入一营业利润

  二)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反映了银行总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是考察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它可以扣除各监管政策差异导致净资产差异的影响,增加不同银行盈利性的可比性。计算公式为:

  (三)平均净资产回报率

  平均净资产回报率是评价银行盈利性的最重要指标,是计划所有比例分析的出发点。计算公式为:

  (四)每股收益

  又被称为每股税后利润,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是银行某一时期净收益与股份数的比率,用于测定银行股票投资价值,是综合反映银行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比率反映了银行每一股份创造的税后利润。

  (五)净息差

  净息差等于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减去付息负债平均付息率,是银行所处利率环境和定价能力的综合反映,对于主要依靠利息收入作为来源的银行尤其如此。计算公式为:

  净息差=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一付息负债平均付息率

  (六)净利息收益率

  净利息收益率(NIM)指净利息收入占生息资产的比率,它反映了银行生息资产创造净利息收入的能力,有年均和日均两种计算口径。

  (七)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

  在银行的实际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是银行进行价值管理的核心指标。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