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导航

2016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强化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18

  第三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 镇咳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轻度咳嗽有利于排痰,无需应用镇咳药;痰液较多,单用镇咳药将使痰液滞留在气道。

  因此,只有在无痰或少痰而咳嗽频繁、剧烈时适宜应用镇咳药。

  分为:

  (1)中枢性镇咳药:选择性地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可待因等。

  (2)外周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有苯丙哌林、甘草合剂、咳嗽糖浆。

  一、药理作用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右美沙芬

  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中枢镇咳。

  无镇痛作用。不抑制呼吸,未见耐受性和成瘾性。

  用于感冒、咽喉炎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干咳。

  2.可待因

  (1)类似吗啡,作用于吗啡受体,选择性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

  (2)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

  (3)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

  适用于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合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中度以上疼痛、局麻或全麻时镇静,具有成瘾性。

  不宜用于痰多、痰液黏稠者。

  3.喷托维林

  非成瘾性中枢性镇咳药,选择性抑制延髓咳嗽中枢。

  兼有外周镇咳作用微弱的阿托品样作用和局麻作用,吸收后可轻度抑制支气管内感受器,减弱咳嗽反射,并可使痉挛的支气管平滑肌松弛,降低气道阻力。

  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

  4.苯丙哌林

  兼具外周性和中枢性双重机制:

  (1)阻断肺-胸膜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迷走神经反射,并具有罂粟样平滑肌解痉作用;

  (2)抑制延髓咳嗽中枢。

  无麻醉作用,不引起便秘,无成瘾性,未发现耐受性。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